视场是指当双眼注视一点时所能观察到的范围,它与目的物的距离成正比。在导视设计排版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导视牌的尺寸、大小、形状等方面。网格也同样重要,网格的使用赋予导视阅读的连贯性,使其整体看上去更加和谐一致。使用网格的导视设计师认为这种视觉上的一致有助于受众更好地关注导视信息本身而不是其形式。不论是导视系统上的文字还是图形,其与其它导视要素之间都存在一种视觉上的关系,而网格提供了彼此联系的有效渠道。
导视系统正深刻影响着我们的日常学习、工作和生活,我们对它的依赖性愈来愈强。下图是日本一家名为tanosia的社区文具店的导视系统设计案例图,店内导视系统整体形象统一,产品陈列摆放与导视牌一一对应,大大提高了购物者的挑选效率。同时也用矢量图标注绘制出了明显的货品陈列,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店中产品识别的开放性和容易度。且整体设计美观大方,十分契合品牌定位。导视系统的设计和制作中另需要特别考虑弱势群体的生理状况,因为对他们的影响显然将更加显著。
设计符合城市理念、公共空间环境特点、满足企业团体需要的色彩,并将其与基本视觉要素结合运用,规划各种导视设计项目色彩配置及使用规则,加强色彩体系的延展运用,最终实现客观的、合理的、科学的导视色彩设计,强化和统一导视设计的视觉形象。导视系统色彩一般来讲忌用三原色和黑、白色。三原色过于刺目、沉闷,在日常生活中也看多了,没有新鲜感。采用二次调配的色彩,变化多,色相和明度都可调整,可以给人新的导视感受。导视系统色彩应用原则主要是要与环境、场所相谐调。不同的标识系统用色应有不同的要求,譬如医疗导视系统以淡雅为主,忌用大面积的红色和黑色,造就一种宁静、安详、平和的氛围;办公大楼则宜以二次色的中间色调为主,反映出庄重、有序的工作氛围;社区场所可采用较为浓烈的导视设计色彩,活跃环境,给人以愉悦的心情。
室外环境导视系统设计比室内导视设计复杂得多,在城市导视系统设计中占比更大,也更为重要。之所以说它复杂,是因为其不仅是环境中的因素,还是环境的参与者和主动创造者,是体现环境的主题式物体。在营造环境方面,它和雕望、建筑物具有同样的能力。外部环境的导视标牌,在介入空间以后,就与原有环境产生了对话与交流,既可改善原有空间面貌,又增加了原有环境的视觉重点。一个城市需要科学完整的导视系统设计,它可以提高城市效率,也是美化城市形象的一个手段。城市导视系统不仅仅是一种视觉识别系统,它还能代表一个城市的文明程度,密切关联城市人们的日常生活。
纵然导视设计的美学诉求是设计师考虑的要点之一,但归根结底导视系统之美是为其导向指引功能服务的,不然再美也是无本之木。从各个角度而言,导视设计的方位指示功能始终是其第一要素,既是出发点也是归宿。试想在偌大的公共空间,导视设计若不能有效进行方位指示,则再美的导视风景对于迷路的人来说也是无心留恋的。所以,无论何种场合、何种导视设计,都不能为了突出导视设计个性和美观而淡化其方位指向作用。恰恰相反,我们需要用导视之美吸引关注的目光,从而凸显导视设计的实际作用。导视设计以满足客户和受众实际需求为第一要务,它向受众发出明确清晰的方位指示,让他们身心愉悦地毫不费力地接受导视信息,进而有序而快速地穿行于公共空间。信息化建筑时代导视设计充满了机遇,因为设计师可以借助更多也更智能化的导视载体;同时也充满了挑战,因为建筑的体量越来越大,空间的结构越来越复杂,人们的需求也越来越多样化。
文字作为导视设计信息符号之一,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文字是人类记录语言的符号,它在发展早期都是图画形式的表意文字(象形文字)。象形文字是利用图形来作为文字使用的,而这些文字又与所代表的物体在形状上很相像。象形文字是最早产生的文字,它用文字的线条或笔画,把所要表达物体的外形特征具体明确地勾画出来,是一种最原始的造字方法。其图画性质减弱,象征性质增强。埃及象形文字、苏美尔文、古印度文以及中国甲骨文、石刻文等都是独立地从原始社会最简单的图画和花纹中产生出来的。经过长期的演变,文字发展日益成熟并被作为导视设计的重要信息符号。
导视系统设计团队将竖立在地面信息基石上的道路指示标识设定为高2.5m,由一根长支撑杆和标志指示牌组成。这个导视牌可以凭借其在地面信息基石上的位置表示出人们当前所处的空间,同时上面的标识指示牌还具有一定的导向作用。导视标识牌的长支撑杆是一根装有装饰头的圆形金属管,被安装在地面信息基石上的一个固定铝制金属套之中。一块规格为300mm*1500mm的标志牌被安装在长支撑杆的安装槽中,这样就构成了我们所见到的道路指示标识。
导视系统标牌信息内容还需要保持形象表现和传达的一致性和协调性。各种视觉信息导视牌,虽然有着不同的功能和形式,但它们可以通过本身的形态、色彩、材质和工艺以视觉形象设计的手法表现出来,帮助人们理解导视信息。在同一个导视系统中,形象的设计风格、元素和色彩,甚至标牌安装标准都应该保持一致性,这样才能提高视觉信息的连贯性和标牌系统的整体性,让人们形成统一的印象。当然,创新设计永远是导视系统的内在要求,如果导视系统标牌信息不但清晰明确、和谐统一,而且还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那么其初衷便百分之一百的实现了。
我们需要理性的推敲和思考标识设计中各构成因素之间的比例关系,分析其艺术手法和客观规律,从而使标识系统无论在视觉语言的表达上还是在内在元素的提炼上都更加简练、明确、统一和完美。标识设计的形式法则有很多,如对比、调和、节奏等,其目的都是为了更好的实现标识功能并与导视系统形成良好互动。本文先就常用的对比法则加以探讨和介绍。 标识设计中的对比,是把两种不同的事物或表现客体进行比较,相互衬托和映射,从而使各自的特点更加突出、性格更加鲜明和强烈。比如:大与小、尖与钝、长与短、宽与窄、粗与细、黑与白、凹与凸、方与圆、薄与厚、轻与重、弯与直、前与后、上与下、动与静、水平与垂直、清晰与模糊、感性与理性、中式与西式、现代与古代的对比等,不一而足。标识设计中较多使用的对比有:形状对比、面积对比、色彩对比、虚实对比四种。形状对比:世间万物,其形各异、其性不同。各种不同形状的物体,本身就存在着对比关系。在标识设计中,通过形状的比较,使二者之间的差异更加明显,个性更加鲜明。在强调对比的同时,还要注意调和,过分地强调对比或过分地强调统一都是片面的。